这座曾以麦草方格治沙闻名的西北小城,正以年均300天纯净夜空为画布,绘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从沙海孤烟到星河入梦,从浪漫仰望到产业深耕,中卫正以星空为笔,完成从“生态保卫战”到“向星空要流量”的战略跃升,让漫天繁星化作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璀璨引擎。
8月13日,在2025年天文爱好者星空大会开幕式上,一块沉甸甸的牌匾“北京天文馆星空观测点”授予沙坡头。这一刻,标志着这片坐落于北纬37°的观星黄金地带,远离城市光污染的沙漠,正式成为北京天文馆在全国布局中的重要节点,专门用于天文观测与研究。
这并非孤立的荣耀,而是一天前启幕的2025星空旅游高质量发展交流活动暨宁夏星空旅游大会的华彩高潮。这场由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中国旅游报社、中卫市政府联合主办的盛会,以“星空点亮梦想 文旅绘就华章”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70余位专家学者、星空摄影师与200余名星空爱好者。他们共聚塞上,在英仙座流星雨划破天际的浪漫背景下,共同探讨如何将“仰望星空”的诗意情怀,转化为驱动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实打实产业”。
开幕式上,宁夏四季观星地图及追星指南的发布,为追星者提供了权威指引;沉浸式情景剧《我来宁夏数星星》则生动演绎了精心设计的12条主题观星线路。从“路边天文”大众天文科普活动,到充满科技感的“寻找星空搭子”盲盒之旅,这场塞上星空盛宴,以多维度的体验,生动诠释了文旅融合的创新模式。
“去年就来到沙坡头目睹了星河的壮观,今年更不能错过这场星河盛宴。”深圳观星爱好者罗铸峰扛着专业设备,道出了许多“追星人”的心声。
这块国家级牌匾的落地,并非一蹴而就,它凝结着一个西北小城六年磨一剑的执着探索与大胆创新。
彼时,面对腾格里沙漠的生态挑战,宁夏率先在全国提出打造“星星故乡”这一全新的特色文旅IP。自此,星空游便闯入文旅产业的新赛道。
这个曾被风沙困扰的西北小城中卫,开启了一场“无中生有”的产业突围。其核心洞察,直击现代都市人的心口——当城市霓虹遮蔽银河,人们对纯净星空的渴望,已从诗词歌赋的想象,进化为真金白银的消费需求。
2020年,一颗“明星”点亮了这片荒漠。沙漠星星酒店,从空中俯瞰,建筑呈五角星形状排列,圆球状的星空剧场,宛如太空基地,充满科幻感和现代感。它深植于沙漠腹地8公里处,凭借“推门见沙、卧榻观星”的极致体验横空出世,迅速成为现象级IP。
“来之前半信半疑,来了才知道星河触手可及!”浙江游客赵女士的惊叹是无数游客的共鸣。
中旅(宁夏)沙坡头旅游景区酒店分公司营销经理周荃说:“70%的游客都来自长三角、珠三角,旺季3000多元一晚仍一房难求,他们愿意为圆一个童年星空梦而买单。”
围绕“天文+”的创意组合,中卫将星空“烹”成了丰富的文旅大餐:“星空+ballbet贝博研学”催生了近百名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沙漠观星师;“星空+科技”打造了配备60余台专业智能天文设备、高倍望远镜等设施;“星空+艺术”孕育了沙漠音乐会与摄影大赛。
24岁的张佳瑶,从工程造价专业跨界成为沙漠观星师,去年策划的英仙座流星雨活动让游客邂逅了近50颗流星。28岁的马家威则带领青少年游客探秘星空,点燃孩子们的天文兴趣。他们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游客体验模式,使平均停留时间从1天延长至2到3天。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中卫星空旅游收入中,夜间消费占比高达67%!这一数字,完美破解了旅游不过夜的行业难题,将曾经被视为空白的黑夜,锻造成最具吸引力的黄金时段。
除沙漠星星酒店外,中卫还打造了沙漠钻石酒店、沙漠帐篷营地、黄河宿集等差异化住宿产品,满足不同客群需求,同时还开发星空晚餐、星空瑜伽、星空疗愈SPA等夜间项目,将星空融入休闲生活场景。
从一颗孤星到繁星满天,中卫的“星星故乡”IP不仅点亮了沙漠之夜,更成为撬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引领行业创新的耀眼“流量密码”,其价值正辐射向更广阔的未来。
北京天文馆的授牌,不仅是对中卫优质观星环境的国家级认证,更象征着“星星故乡”IP从地方品牌跃升为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文旅标杆。
“‘星星故乡’是现象级文旅IP,我们需要星空旅游发展的‘宁夏经验’!”辽宁省本溪市文旅广电局局长胡永莉在2025星空旅游高质量发展交流活动暨宁夏星空旅游大会交流环节的感叹,代表了众多与会者的心声。
生态价值牌——它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样板,通过公众对璀璨星空的向往,推动环境保护和光污染防治共识,守护珍贵的暗夜资源。
经济强引擎——显著拉动了住宿、餐饮、文创等消费,打破了依赖“门票经济”的瓶颈。各类促消费活动如火如荼,让“星光”切实转化为“金光”。
人才新赛道——开辟了“沙漠观星师”等复合型新兴职业,吸引年轻人扎根沙漠,将热爱转化为事业,赋予文旅业青春活力。
区域协同力——“星星故乡”有效串联起区内贺兰山、六盘山、沙湖等资源点,形成全域星空旅游矩阵。
中旅(宁夏)沙坡头旅游景区酒店分公司运营总监吴占军展望未来:“星空旅游不仅是一门生意,更是一份责任。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高格局规划、高质量发展的理念,与行业同仁携手,共同推动中国星空旅游从‘星星之火’迈向‘星河璀璨’的新时代。”
夜幕下的腾格里沙漠,阵列式天文台的镜筒静指苍穹。六年前播下的“星种”,如今已长成文旅融合的参天大树。从“沙进人退”到“星沙共舞”,从中卫的沙海星空到更广阔的华夏大地,这场“以暗夜为笔、以星光为墨”的实践,不仅破解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共生密码,更勾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明新图景。(全媒体记者 孙迎春 实习生 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