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有人立志要减肥,制定了详细的健身计划和饮食清单,可总是停留在 “明天再开始” 的阶段;有人梦想成为作家,构思了无数精彩的故事,却迟迟没有动笔;还有人渴望创业,脑海里满是新奇的商业点子,却因害怕失败而不敢迈出第一步。这些现象背后,都反映出一个普遍的问题:
在《实践论》里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一个道理:凡事先干起来,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毛选》作为思想的重要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哲理,为我们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在当今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凡事先干起来” 这一理念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更是通向成功的关键。
在《毛选》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尖锐地批判了 “本本主义”,即教条主义思想。
他指出:“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文化落后的中国农民至今还存着这种心理。不谓内讨论问题,也还有人开口闭口‘拿本本来’。我们说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是正确的,决不单是因为它出于‘上级领导机关’,而是因为它的内容是适合于斗争中客观和主观情势的,是斗争所需要的。”
这种 “本本主义” 的危害极大,它让人们陷入一种僵化的思维模式,只知道从书本中寻找答案,而忽视了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革命时期,一些人盲目地照搬苏联革命的经验,认为只要按照苏联的模式来,就能取得革命的胜利。他们不顾中国的国情,不考虑中国农村和农民的实际情况,一味地强调城市中心论,结果导致了革命的多次受挫。
比如,在攻打大城市的战役中,由于敌人的力量过于强大,而我方的力量相对薄弱,再加上对城市环境的不熟悉,最终造成了惨重的损失。
这些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只靠书本知识喊口号、不实践是无法成事的。如果我们不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通过实际行动去检验和发展理论,那么再好的理论也只是空中楼阁。
1927 年,为了答复当时党内党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他专程回到湖南,做了 32 天的考察,行程 700 余公里。他深入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等五个县,广泛接触和访问广大群众,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每到一处,他都亲眼观察农民的生活状况,亲耳聆听农民的心声和诉求,详细了解农动的真实情况。
通过这次深入的调查研究,掌握了湖南农会会员达 200 万的数据,了解到乡村人口中贫农、中农、地主和富农的比例,深刻认识到农民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伟大作用,明确指出了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和农民武装的必要性。
基于这些调查结果,他撰写了著名的《湖南农动考察报告》,为中国正确认识农民问题、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这份报告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通过实际行动,深入了解社会现实后得出的真知灼见。它犹如一盏明灯,为迷茫中的革命者照亮了前进的道路,让大家看到了农民阶级的巨大力量和革命潜力。
同年,又亲自领导了秋收起义。在起义前,他精心筹备,制定战略计划,积极组织和动员力量。
9 月 9 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兵分三路向长沙进攻。然而,由于敌强我弱、缺乏作战经验等原因,起义初期遭遇了挫折。但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果断地根据实际情况,改变计划,放弃攻打长沙,率领部队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经过艰苦的转战,最终到达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这一决策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的结果,它打破了传统的革命模式,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 ——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正是因为勇于行动,敢于在实践中尝试新的战略,才使得中国革命有了新的转机,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他只是停留在理论的思考上,没有亲自去领导起义,去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那么中国革命的历史可能就要被改写了。
从的革命经历中,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行动的力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个道理同样适用。
就拿减肥来说,很多人都制定了详细的减肥计划,比如每天要跑多少公里,要控制饮食摄入多少卡路里。但是,真正能够坚持下来并成功减肥的人却寥寥无几。原因就在于,他们只是把计划停留在纸面上,没有真正付诸行动。
今天因为工作忙,就放弃了跑步;明天因为朋友聚会,就管不住自己的嘴。而那些成功减肥的人,往往是那些能够克服困难,坚持每天行动的人。
他们可能一开始也会觉得很艰难,但是他们没有放弃,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最终收获了健康和美丽。
再比如学习画画,很多人对绘画充满了兴趣,买了一大堆绘画工具,收藏了无数绘画教程。但是,他们却很少拿起画笔去实践。绘画是一门需要不断练习的艺术,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
那些著名的画家,哪一个不是经过了无数次的练习和尝试,才达到了今天的成就?如果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学习上,而不付诸实践,那么永远也无法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
对于我们这些做自媒体的人来说,行动更是关键。很多人都想在自媒体领域有所建树,也有很多好的创意和想法。
但是,他们总是担心自己的内容不够好,担心没有人关注,所以一直不敢开始。其实,只有当我们真正开始行动,把自己的想法变成文字或视频,发布到平台上,才能得到反馈,才能不断改进和提高。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比如阅读量低、粉丝增长缓慢等。但是,只要我们坚持行动,不断学习和进步,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我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刚开始做自媒体的时候,我也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是我没有放弃,每天坚持写作,不断尝试新的内容和形式。
慢慢地,我的文章开始受到一些人的关注,粉丝也逐渐增多。这个过程虽然很辛苦,但是也让我收获了很多成长和进步。
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学习战争 —— 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
这一观点深刻地揭示了方向与行动之间的紧密联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陷入一种误区,认为只有先明确了方向,才能开始行动。然而,事实往往并非如此。很多时候,我们只有在行动的过程中,才能逐渐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
方向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调整得出的结果。如果我们一味地等待完美的方向出现,而不付诸行动,那么很可能会错失许多宝贵的机会。
红军长征的历程就是一个在行动中确定方向的典型例子。1934 年 10 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最初的目标是前往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
然而,蒋介石早已察觉到红军的意图,在红军前进的道路上布置了重兵,企图将红军一网打尽。在这危急关头,如果红军继续按照原计划前往湘西,无疑是自投罗网。
根据实际情况,果断建议放弃原定计划,转而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这一决策使得红军成功地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赢得了宝贵的生存空间。
1935 年 1 月,红军攻占遵义,并在此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同时也对红军的战略方向进行了重新规划。会议决定红军北渡长江,进入四川,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创建新的根据地。但在红军向川西北进军的过程中,由于敌人的重兵阻拦,渡江计划未能实现。
于是,红军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战略,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最终成功地摆脱了敌人的追击,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目标。
在整个长征过程中,红军的行军方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战场形势、敌我力量对比等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
正是因为红军敢于行动,在行动中不断探索和调整方向,才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如果红军在面对困难时,犹豫不决,不敢改变原定计划,那么很可能会被敌人消灭,中国革命的历史也将被改写。
比如,我的一个朋友小李,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企业从事行政工作。然而,工作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己对这份工作并不感兴趣,每天的工作内容让他感到枯燥乏味。
于是,他开始思考自己的职业方向,尝试寻找新的机会。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一些与市场营销相关的知识,并参加了一些相关的培训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他逐渐发现自己对市场营销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天赋。
后来,他毅然辞去了原来的工作,转行进入了一家营销公司。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不断努力学习和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找到了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方向。
再比如,现在很多年轻人都热衷于创业,他们怀揣着梦想,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创业的浪潮中。
然而,在创业的初期,他们往往很难确定一个明确的方向。很多人都是在不断地尝试和摸索中,才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和发展方向。
有的人可能一开始选择了做电商,但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发现市场竞争过于激烈,自己的优势不明显,于是及时调整方向,转向了线下实体业务;有的人可能一开始做的是某个特定领域的服务,但在与客户的接触中,发现客户对另一种相关的产品需求更大,于是果断改变方向,专注于产品的研发和销售。正是因为他们敢于行动,勇于在实践中尝试不同的方向,才有可能在创业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曾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一论断不仅仅是对革命形势的判断,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看似微不足道的行动,就如同星星之火,看似渺小,却蕴含着无穷的力量。
这些微小的行动,一旦积累起来,就有可能形成燎原之势,带来巨大的改变。一个小小的善举,可能会影响身边的人,进而引发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一个小小的创新尝试,可能会引发行业的变革,推动社会的进步。
每天坚持写 100 字,一年下来就可以积累 36500 字,这足以完成一部中篇小说的初稿;每周抽出 3 小时学习一门新技能,一年下来就有 156 个小时的学习时间,足够让你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一个初步掌握该技能的人;每月尝试一种新的工作方法或生活方式,一年下来你就有 12 次尝试和改进的机会,这些经验的积累将帮助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行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能够做成某件事,更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战胜那个犹豫不决的自己。
当我们开始行动的那一刻,就已经超越了那个只停留在想象中的自己,超越了那个 “想太多、做太少” 的昨天。而当我们能够坚持不懈地行动下去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超越那些 “永远在观望” 的人。
很多人在面对机会时,总是犹豫不决,害怕失败,害怕犯错。而那些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敢于行动,敢于尝试的人。他们在行动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成长和进步。
比如,在创业的道路上,很多人都有创业的想法,但是真正能够付诸行动的人却很少。那些敢于行动的创业者,即使面临失败的风险,也会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在创业的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但是他们不会轻易放弃,而是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行动精神,让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了成功。
《毛选》中 “凡事先干起来,就成功了一半” 的理念,为我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它让我们明白,成功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始于当下的行动。
杰克•韦尔奇说:“你可以拒绝学习,但你的竞争对手不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ballbet贝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