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llbet贝博在习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一周年之际,为深入贯彻落实“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的指示精神,马克思主义学院“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统筹组织12支社会实践团队,围绕12个不同主题,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
本期推送展示“思想引航新时代,青春共筑中国梦”暑期社会实践重点项目——“鸿鹄共鸣”社区治理实践队、“千年长城,青年相伴”实践队实践纪实。
习指出:“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松,波涛汹涌也不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必须不断创新社会治理的方式、途径和手段,不断探索党领导下的基层治理新模式。为深入调研超大型社区治理困境与经验,“鸿鹄共鸣”社区治理实践队聚焦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基层自治组织,于7月21日至8月3日在平房乡7个社区开展以情感治理为主题、以实习、访谈、宣讲等为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力求做出实践调研的深度、广度、厚度。
在朝阳区平房乡天鹅湾社区,同学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和帮助下,亲历社区治理,承担起参与社区青少年暑期夏令营授课、走访居民、慰问户外工作者等任务,在实际工作中感受社区工作温暖与温情的传递。
队员们在实习的过程中既体会到社区工作之艰辛,也感受到基层工作是贴近人民群众的工作,落在实处、落在生活的细节之中。正是在深入基层一线、亲历社区治理的过程中,队员们认识到国家社会治理水平和能力现代化,既在党的领导与指引下,也在每一位社区工作者的手中和心中。
7月21日至7月23日,“鸿鹄共鸣”社区治理实践队先后走访了北京市朝阳区平房地区的七个社区,与各个社区的社区书记、一线工作者、居民等群体进行交流,围绕社区情感治理与居民情感连接等主题展开广泛、深入的探讨,明晰了超大型城市社区的共性问题和实践中总结的宝贵经验。
调研过程中,各社区依托特色党建品牌,通过多种途径提升社区服务实效、形成自身服务的个性化名片,给队员们留下深刻印象。例如,天鹅湾社区依托“鸿鹄有约”党建品牌,通过全能虚拟社工“天天”、微信平台、微信群、微信小程序搭建“四微互联”动员平台,走出重拾民心破壁行;熙悦尚郡社区依托“熙引力”党建品牌,针对自身居民生活习惯、职业构成差异大的现状,用温度化解差异,搭建居民间互帮互助的友爱桥梁;青年路社区依托“心干线”党建品牌,调动商户与社区的情感联系,推动构建起各类主体共建共享、美美与共的和谐社区……
通过调研,队员们发现,面临超大型城市社区社群冷漠的共性问题,社区开展柔性的情感治理,建立与居民的熟悉、友善的情感氛围是提升社区治理效果的前提,而发动、引导居民参与共建共治共享是社区的最终目标。正如富华家园社区的工作者在采访中提到的那样:“社区的特色是齐抓共管、融入社区,最终达到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居民)认为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管理、自己出主意想办法,我们社区最终目标也是这个,不断向这个方向努力。”
为期两周的实践调研产生了丰富的调研成果,包括但不限于5篇实习日志、超500分钟的录音访谈文件和8万余字的采访记录。这些成果凝聚着基层治理智慧,为后续进行理论深化总结并进一步指导实践提供了宝贵的一手材料。在此基础上,队员们对材料进行了整理、加工,形成了包括案例集、线上宣讲课及短视频vlog等形式在内的多方面成果。
习指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鸿鹄共鸣实践队在对实践过程中的案例、调查数据等相关材料进行整理归纳的基础上,形成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第十一章第三节“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为理论脉络的案例集锦,将实践中遇见的鲜活案例转化为思政课案例资源。
队员们以“共建共治共享在基层的生动实践”为主题,以调研案例为主要内容,设计并制作了12分钟左右的宣讲视频。视频灵活运用多样化的课程形式,并将发布在哔哩哔哩等网络社交平台。
“鸿鹄共鸣”实践队特开设了“鸿鹄共鸣”微信公众号和抖音号,将队员们在实践过程的影像一一记录下来,定期发布视频vlog等推送信息,促进实践风采的展现和实践成果的传播。
后续,实践队将对实践过程中收集的数据、观察的现象、访谈的内容等进行深入分析,以共建共治共享为理论依托,在基层社区情感治理的主题下,形成一篇兼具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意义的调研报告,促进实践成果进一步转化。
习曾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实践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聚焦问题、创新方法,将调研做深、做实、做细。通过本次暑期实践活动,队员们亲眼见证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深刻体会到党的理论与基层智慧共同绘制的基层治理现代化蓝图正在铺展开来。
基层治理现代化永远在路上。未来,队员们还将以专业的知识、饱满的热情和汲汲求知的精神态度投身社会实践,读好社会这本大书,将青春书写在基层一线,书写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北京市延庆区香屯村段长城,作为明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长城文化带的精华段落之一,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与独特的军事防御、建筑艺术价值。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香屯村及周边长城遗址的保护现状,掌握当地对长城保护的整体参与情况,助力长城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马克思主义学院“千年长城,青年相伴”实践队于7月17日至20日赴北京市延庆区香屯村开展驻村实地调研。
2025年6月24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亓振华、袁红老师、周思睿老师,以及实践队的部分队员共同前往北京市延庆区香屯村开展预调研。实践队一行与大庄科乡党委副书记陈磊及大庄科乡党委宣传委员马静、区文旅局二级调研员闫建立、香屯村支书王俊清及香屯村范学新一同参观了村史馆,并就香屯村段的野长城保护进行了座谈。
在参观村史馆的过程中,香屯村范学新讲解了香屯村的行政区划、产业布局、资源开发以及香屯段长城的修缮保护状况。
参观结束后,双方进行了座谈交流。首先由范书记介绍香屯村初步的长城保护开发构想,紧接着双方针对长城保护开发的问题堵点进行了更细致的讨论,为后续的实践调研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7月17日上午,实践队抵达香屯村村史馆,与香屯村范学新、“龙吟溪谷”旅游路线开发负责人一同进行了座谈。带队教师周思睿和队长吴梓煜说明了实践队此行的目标计划,实践队成员与“龙吟溪谷”旅游路线开发负责人就此次调研计划与后续安排进行了交流。
座谈结束后,实践队一行在“龙吟溪谷”旅游路线开发负责人的带领下,出发前往大云峡谷。由负责人向实践队详细讲解了峡谷各处的发展规划。实践队了解到,峡谷目前仍然处于开发初期,基本保留了原生态的丛林风光,未来将进一步改善步道设置,排除户外安全隐患,并增设儿童趣味捞鱼、户外有氧瑜伽等活动设施,丰富游客体验。
穿过大云峡谷后,负责人带领实践队一行考察了香屯段野长城。众人经过1号烽火台和4号烽火台,抵达重点修缮烽火台,完成了约六公里的攀登路程。
经过交流讨论和初步线路体验,实践队成员对香屯村段野长城保护情况和大云峡谷开发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确定有关野长城和大云峡谷的保护宣传计划打下了坚实基础。
7月18日上午,实践队来到香屯村村史馆,与“龙吟溪谷”总负责人进行座谈,双方交流讨论了下一步香屯村文旅开发的规划细节。
在座谈会上,双方基本达成了共识:大云峡谷和长城文化是香屯村的两大文旅亮点,可依此发展户外拓展和考古研学项目。为形成成熟的文旅项目,香屯村目前亟需完善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发展兼具特色和适应性的旅游项目。基于此,实践队决定从景区基础和目标人群入手,收集文字视频素材,进一步优化文旅产品细节。
下午,实践队成员和“龙吟溪谷”研学路线开发负责人围绕古代军旗项目、长城考古主题研学项目进行了深入讨论,明确了下一步的实践目标。
第一是围绕香屯村野长城设计文创产品和logo,并与当地种植杏树的村民合作,进行农产品价值赋能;第二是围绕野长城考古主题形成初步研学方案,目标对象主要是小学生群体;第三是结合研学方案,设计户外沉浸式剧本杀,让孩子们能够在玩中学,增强体验感和乐趣。
营地体验结束后,实践队部分成员来到昌赤路进行调研。昌赤路是香屯村临近的主干道,也是目前计划针对较专业的骑行爱好者开发的线路。该路路面铺设沥青,坡度适中,路况适合较专业的山地骑行活动,香屯村未来计划在此处进一步开发骑行驿站,完善骑行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配套的自主修理、餐饮服务。
经过讨论和初步的线路体验,实践队成员对香屯村的研学路线和骑行线路的开发状况有了较深入的了解,为下一步细化香屯村的旅游产业规划奠定了基础。
7月19日,实践队进一步和香屯村驻村范学新以及“龙吟溪谷”研学活动主要负责人交流了农产品文创、研学路线和剧本杀设计的具体相关事宜。
上午,实践队成员与范书记围绕乡村产业发展的方向进行沟通。范书记对实践队成员提供的方案表示认可,进一步确认了目前香屯村希望呈现的文创和研学产品项目。
下午,实践队成员来到香屯村村史馆,与“龙吟溪谷”研学活动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简单的座谈,对前两天的调研情况和感悟进行了交流,确定了实践团队能够为香屯村发展提供的帮助方向。
一是研学路线设计,主要围绕长城文化设计角色扮演活动,如长城士兵模拟、长城考古等,并将数学测绘、物理结构分析及语文描述等融入研学课程,针对小学至初中不同年龄段分层设计学习内容。
二是剧本杀设计,主要是以“夜不收”军事背景为主题,结合长城侦查敌情、俘虏情节等元素,提供明代历史人物框架,引导孩子们自主创作剧情,发挥想象力完成角色扮演任务。
三是文创设计,可统一使用“龙吟溪谷”企业现有标识,优先设计杏干等农产品便携包装盒、礼品袋等,注重产品外观的小巧精致,争取打造出系列品牌。
座谈会结束后,实践队成员在香屯村和村民进行了交流,了解了目前香屯村村民的基本情况和日常生产生活轨迹,具体感受到村庄产业发展对村民的影响,为帮助村庄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习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本次调研,实践队成员不仅深入调研了香屯村的农业资源和文旅特色,还积极以新媒体形式宣传香屯村的发展潜力与独特优势,希望能够通过对香屯村农业和文旅产业的宣传,多方面助力香屯村的未来发展。